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181节(2 / 2)


  两人便上了一条船,船上有桌椅,有酒具,而且自带镣炉与灶具。游客只需一声吩咐,船娘便能烹饪茶水和简单的美味。

  更有无数叫卖鲜果的小船,在各游船之间穿梭,果然是“乌菱白瓷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1,还有些“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1的卖花女,正摇着小艇,到游船的船舷旁兜售白兰花、茉莉花穿成的花球花环。

  明远摸出几文钱,便从邻船的卖花女手中买了一大捧。

  他已经有段时日不簪花了,今日兴致忽起,索性便取了一串淡紫色的茉莉,簪在鬓边。

  一旁的卖花女看得顿了顿,忘记去摇手中的船橹。

  苏轼则望着明远,倾倒似地颂道:“立如芝兰玉树,笑如朗月入怀2。远之,若无你,世上再无人当得起‘皎如玉树临风前’3这一句。”

  明远微微一笑,将手中刚刚买的鲜花递到苏轼手中,请苏轼也簪上。

  苏轼望着明远手中的花,笑道:“远之是潇洒美少年,某却是‘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4。”

  明远笑道:“哪有此事?”

  他亲手将一串茉莉簪于苏轼鬓边,笑道:“此花多半乃西湖所赠,专为谢过苏公昨日的诗!”

  苏轼刚刚有迟暮之叹,马上又被明远这新奇的说法给打岔打掉了,顿时笑道:“远之说得太好,一言之间,西湖已如一美人,亭亭立于某眼前。”

  苏轼说西湖有如一名美人,明远顿时睁大了眼睛:

  ——不会吧不会吧,苏公“欲把西湖比西子”的名句,不会竟然出自对他这随口一句的联想?

  若真是如此……明远顿时有一种,不枉此行的感觉:不枉他到这个平行时空来一回,不枉他结识了苏子瞻。

  明远闭上眼,复再睁开:他真的希望,希望苏轼将来能够远离那些悲惨的命运。即使这世上从不存在“苏东坡”,也不觉遗憾。

  在船娘摇橹的吱呀声中,苏明两人一路到了宝严院附近下船,问清道路,摸到宝严院跟前。

  西湖附近佛寺众多,大大小小禅院据说有上百座。而宝严院并不出名,明远不知苏轼为何独独挑中这里。

  “这宝严院中有一僧名‘清顺’,乃是一名诗僧。”

  苏轼向明远介绍:“我们今日就去扰他去。”

  明远遥想了一下清顺此人,好像没怎么听说过,于是问苏轼:“子瞻公,这位‘诗僧’的诗名,怕不是您发掘的吧?”

  他猜了个正着,苏轼便嘿嘿地笑着,道:“前几日偶然漫游至此,正好见到壁上有诗曰;‘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5’。某便急了,四处询问:这是谁人所作,这是谁人所作?”

  明远模仿着苏轼的口吻,继续说道:“众人答曰:‘清顺’。”

  苏轼一拍双手:“正是!”

  说罢哈哈大笑,笑得十分开心。

  两人并肩进入宝严院的禅房,明远很快便见到了那位“诗僧”清顺。

  这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穿着一身灰色的僧袍,剃着光头,头上点着戒疤,正跪坐在一张条桌跟前,用手中的茶杵熟练地将茶臼中的一小块团茶碾成细细的茶末。

  他见到苏轼,眼中立即流露出淡淡的欢喜。

  看来即使是方外之人,见到知己好友,同样能感受到世俗的快乐。

  但清顺的眼光随即转过来,凝聚在明远脸上。

  明远察觉到了一丝错愕,一丝惊异。

  甚至清顺手中的茶杵也停了下来。他不言,不动,就这么专注地,凝神望着明远,然后开始缓缓上下打量明远,

  ——这是怎么回事?

  明远心中立即生出惊疑。

  他是一个有秘密的人。

  在这种时候他的第一反应:是不是自己的秘密被窥破了。

  难道眼前这位和尚,真的有什么神通,能看得出自己是个穿越者,而且痴心妄想着要改变这个世界?

  “小施主可是姓明?”

  明远:救命,连姓氏都猜出来了。

  他已经打算呼叫1127了——这个时空可能有个bug。

  “您可识得明高义明施主?”清顺又补了一句。

  明远一呆:原来……只是认得他的“渣爹”!

  明远迅速冷静下来,恭恭敬敬地回答:“正是家中大人。”

  “三个月前,明施主曾经在本寺中盘桓多日。”

  明远:三个月前正是冬季,他家渣爹……正寄住在一处清冷佛寺中?而不是另有新欢,或是只晓得寻欢作乐,忘记了家中妻子儿女?

  他心头一凛,盯着眼前这名“诗僧”:这是他到这个时空里这么久,第一次遇见与明爹有过直接接触的人。

  苏轼显然对明爹也很感兴趣,向清顺笑着道:“我们这位明小郎君最是个妙人儿,‘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说的就是他了。某倒是盼望能见一见明郎之父,看看有子若此,做父亲的得骄傲成什么样子。”

  明远却只能硬着头皮,向清顺打听:“久已未见大人之面,清顺师父,不知我父亲可好?”

  “令尊……”

  清顺再次上下打量明远,看他周身精致高雅的衣饰,看他鬓边簪得异常美观的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