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191节(2 / 2)


  戴妻也终于反应过来,抱住丈夫与女儿,一家三口哭成一团。

  这时,明远极其不耐烦的声音响起:“说来说去,这个戴朋兴,到底欠了你们多少钱啊?”

  “七万八千六百五十一贯!”

  七万多贯……

  明远讶然道:“才这么点?”

  第174章 千万贯【加更】

  明远这种口气让周围人听傻了。

  “七万多将近八万贯……”

  怎么能说少呢?

  明远从人群中迈上一步, 轻轻摇着手中的折扇,唇畔挂着欠打的微笑,开口道:“当然,对于一个‘末等富商’来说, 七万贯确实不少了。”

  这句话就像是打在在场每名海商脸上的耳光。他们平日里多说嘴是家赀巨万, 但是七万贯绝对不是小数。

  海商是个奇怪的群体——从南洋成功带回来一船香料, 能让他们十万十几万贯地赚,但这背后往往也是以小博大,四处拆借, 风险高得吓人。

  像戴朋兴这样, 损失船只之后将一切身家全部赔光,还倒欠他人很多钱的, 其实不在少数。

  但是像明远这般, 当众揶揄,说他们是“末等富翁”,才会在意这么一点点小钱——实在是有伤自尊,让这些海商们一个个都憋红了脸, 没好意思接话。

  七万多贯是戴朋兴欠债的总额, 他们这些海商,没有哪个是借给戴氏超过一万贯的。

  只是——海商们纷纷打量明远,心想:说我们是“末等富翁”, 您又是哪一等富豪了?

  明远抵达杭州城的时间还不长,尚且没有叫得上字号的大产业在本地办起。此前帮助欠下“青苗贷”的百姓, 虽然是善举, 但也不是多么了不得的支出。“会计学校”也是一样, 虽然新奇, 但很难直接证明明远自身的财力。

  但见明远身上穿的是一件接近白色的锦缎襕衫, 头戴逍遥巾,脚上蹬着一双白色的高底靴子,除了手上的折扇之外,再没有多余的装饰。

  有些海商便想嗤笑一句:哪里来的穷酸士子,却口出大话。

  却有人“咦”了一声,道:“是云锦——”

  明远身上这一件,是完全用同一种颜色的素色丝线织就的锦缎,不仔细看看不出,唯有衣料在反射光线时,才能看出这衣料上其实用提花机杼织就了缠枝莲纹。

  海商生意中丝织品是很大一个品类,因此在场也有人能看得出明远这一身的金贵。

  云锦素有“一寸云锦一寸金”的说法,讲究织造精细,锦纹炫丽——偏偏眼前这小郎君身上袍服,只用同色的丝线织就图案——这是一掷千金却又不欲令人察觉,是真正的衣锦夜行。

  得到提点的海商们都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只听明远摇着扇子继续问:“你们为了区区七万贯,就眼睁睁看着这姓戴的去死吗?”

  几名海商便是一怔,但也有人很不服气,梗着脖子回复明远:“但我们的钱也不是天上掉的,地里长的……也是我们辛苦赚来的。”

  “对,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明远摇摇头:“我不是说他现在看起来可怜就应该要赖账,做生意要是人人都这样那业内就没有信誉可言了。”

  海商们纷纷点头。

  “但是,”明远话锋一转,“你们把他逼死了,死人也还不出来钱啊!”

  目光立即都聚在戴朋兴身上,过了片刻,又转至他妻女身上。

  眼前这一家子,就是把自身全都卖了,也凑不出七万贯。

  明远却还在唠叨:“当然,这姓戴的死了以后,没准能够阴魂不散,保佑你们,财源广进,步步高升……”

  海商们人人出了一背心的冷汗:这还是免了吧。

  “但是他活着也还不出来七万贯啊!”

  有个声音躲在人群后头说:“他现在就是个末等户,就算是从官府借青苗钱,也只能借上一贯……”

  这也是大实话。

  明远摇摇扇子,望向戴朋兴,问他:“你觉得呢?”

  戴朋兴双眉一轩,马上开口道:“只要有谁能借上我一万贯本钱,我一定连本带利连那七万贯,全部都还上!”

  “算了吧!”

  “姓戴的,你睁开眼睛看看自己是什么处境!”

  “谁还敢借给你钱?”

  “喂,戴朋兴,你借到钱第一件事就是该还我们的欠款,别想着又把钱砸海里——”

  吵吵嚷嚷,倒也令戴朋兴认清现实。

  海贸这一行讲的就是信誉,只要你能将欠债都还上,你的信用在,就能借到新钱。

  可是你一旦欠款还不上,你就完蛋了,这一辈子在海贸这行当里都永远抬不起头来。

  或许能在船上找个当水手的职位,可是水手又怎能养得起家人,怎能还得上成千上万贯的欠款。

  正想着,戴朋兴忽见对面锦袍少年郎将手中的折扇“刷”地一收,一对形状好看的眼睛微微眯着,望着自己,口气懒洋洋地道:“你先在我这里做事吧。只要你肯用心,我保证你能在三年内还上他们的欠款。”

  戴朋兴一呆: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其他海商也是一呆:“什么,难道放这姓戴的就这样跑掉?他可是欠了好几万贯的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