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217节(1 / 2)





  但是那一千贯,和即将骗到手的全额货款令蔡船东冲昏了头脑,一时想不到其他。

  少时,那条小船径直摇到杭州府门前,明远下船,带着蔡船东直奔公堂,在这里,他当着杭州通判苏轼的面,拍拍双手,笑道:“恭喜啊,您中奖了,我正是来和您解除保险合约的!”

  而苏轼口中咬着一杆笔,流露出一副“明明诗性大发却被突然打扰了”的样子,凶巴巴地道:“某就是杭州通判,阁下既然恶意骗保,那么对不住,除夕你来陪某吧!”

  第200章 千万贯

  苏轼是杭州通判, 每年除夕要在牢狱中清点狱囚。

  现在苏轼说让这蔡船东“除夕来陪”,意思就是对方此等行为触犯了刑律,势必要下大狱。

  蔡船东扭过头, 狠狠瞪了瞪明远, 心里暗恨这小郎君说谎不打草稿, 竟然用“中奖”这等事来诓骗。

  但此刻他被困在杭州府的公堂之上,别无他法, 只能暗暗期盼他手下的船长和水手行事谨慎, 而选中的卸货地点又足够隐蔽, 让杭州府拿不出真凭实据。

  两个时辰之后,天色将黑, 戴朋兴匆匆忙忙地赶来, 向苏轼与明远汇报:蔡船东这条船偷偷卸货, 被连人带货押了个正着。

  “是蔡县尉带了一对水兵,乘坐小船巡视钱江。听到我等的禀报, 便悄悄地将钱江南面的深水湾围起, 等到对方开始卸货的时候,众船一拥而上, 将行事的众人都拿了个正着, 口供也都得了。”

  戴朋兴说得眉飞色舞。

  那蔡船东则早已脸色青白,强撑着挺立在公堂上, 像是一条杭州人在年节时专门晒来吃的鲭鱼鲞。

  而明远却暗暗吃惊——他嘱咐戴朋兴去找一些泊在杭州城外的海商帮忙, 但他没有让戴朋兴去找蔡京啊!

  他所站的地方距离那蔡船东不远, 此刻听见对方正磨着牙低声发狠:“都是福建人姓蔡的, 竟然也半点不肯通融, 白白给他送了这样的厚礼——”

  听起来, 这蔡船东事先已经在蔡京那里打点过, 而且送了厚礼;但是现在蔡京却翻脸不认人,将同姓同宗这伙人的骗保行为逮了个正着。

  这是……早就知道了可能会有此事,故意隐忍不发,现在向自己示好。

  明远自觉脸上的笑容开始有些发酸发僵。

  他眼前似乎浮现早先蔡京那张雍容的笑脸——

  “远之可用帮忙?”

  主动示好的声音兀自萦绕在明远耳畔。

  可是笑脸背后的深沉心思才是真正可怕的。

  此案清晰明了,苏轼决断起来也非常爽快。主犯是蔡船东,他心图不轨,用一船向杭州市舶司申报的货物参保,然后再试图将船上的货物悄悄运走,以此骗取全额货款。

  苏轼因此判处解除蔡船东与“海事保险”之间的契约,并将蔡船东按照恶意欺诈处以罚金,所有货物充公没收。蔡船东本人也要在杭州府吃两天牢饭。

  其余船长与水手等,知情不举,但因他们大多不懂海事保险的规则,只是稍作惩罚与教训,便遣散各自归家,并在半年之内,无法在杭州市舶司登记的海船上供职。

  这一次,明远的“海事茶馆”头一回经历“骗保”事件,就顺顺利利地全部解决,没有蒙受半点损失。

  然而明远却觉得好像吃了个大苍蝇似的恶心。

  蔡京这是在“作秀”,还是在“市恩”呢?

  末了苏轼还告诉明远:“远之可知元长手下那些水兵是哪里来的吗?”

  明远茫然不知。

  “就是咱们八月里去钱江观潮时见到的弄潮儿啊!”

  “是他们?!”

  明远顿时想起来了——当时在钱江上,迎着那么大的潮头,还有好些弄潮儿手持旗帜,在钱江中迎着风浪踏水。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1。

  显然,那些弄潮儿中有不少人是水性极佳的年轻儿郎,对船只的操控显然也介一流。

  只是,蔡京是个去年年底才到任的钱塘尉,八月才招募了这些弄潮儿,如今就能将这批人用得如臂使指。

  不得不说,蔡京确实是一个能力出众的人。

  如果不是他功名利禄之心那般重,他原本是能成为一名治世能臣的。

  明远郁闷地吁出一口气,忽然意识到:自己既然选择了杭州,作为发展海商贸易和保险业的起点,那么他就不可避免地需要与蔡京打交道。

  怎样既能够与蔡京合作,但又不至于受制于蔡京——

  明远觉得至此他真的需要好好地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了。

  *

  那名蔡姓船东“骗保”的消息,立即通过《海事新闻》和“海事茶馆”里的口口相传,在杭州海商们之中传遍了。

  “这人真不地道!”

  “是啊,我得赶紧写信给认得的几处产业,告诉他们这人不能处——不能和这人做生意。”

  “……”

  冬日的“海事茶馆”里,到处是温暖的水汽氤氲。人们一面抱着盛满热茶的茶盏暖手,一面热烈地讨论此事。

  等明远到了茶馆里,他给出了更加直接而鲜明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