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在北宋不差钱的日子第272节(2 / 2)


  果然是赵顼——王安石带着新党把能得罪都得罪光了,背负天下骂名,才换来的成就,大宋刚刚开始富,开始强——谁知第一个动摇的就是他官家赵顼。

  但明远想想还是觉得不对:这只是王安石与赵顼之间的寻常奏对,远不至于让王安石罢相。

  他连忙追问,王雱则脸色平静地又答了一句,道:“安上门有一名门监,名叫郑侠。他于各地往来皇城的文书之中,夹带了一份奏疏,和一幅画……直递御前。”

  “郑侠在奏疏中说,旱由大人所致。大人去,天必雨。”

  “而那幅画中,绘了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名字就叫,《流民图》。”

  明远顿时急得站起身,双手撑住面前的桌面,紧盯着王雱道:“可是汴京附近并没有流民啊!”

  王雱一抬头,眼光犀利,逼视明远,一字一字地说:“可是北方也有无数流徙饥民,大人身为宰执,又岂能无视?”

  明远顿觉心头郁闷,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住了,气闷无比,似乎心头有一口老血堵着,不吐出来,就不得痛快。

  按照王雱所说,这郑侠是看守安上门的一个小官,平日不得擅离职守,因此绝不可能亲眼见到流民的实际情况。

  他不可能知道各地州县一直有从商人中采购粮食,向流民们施舍粥饭。

  他也不可能得知流民们一旦过了黄河,就能被新近开工的工程召去安置。

  他只凭一己的想象,绘制出了流民们在南行道路上的困顿苦楚。

  然而王安石却完全不能否认。

  因为确实有流民。

  只要天下有一人陷于饥寒交迫、道路困苦,王安石就不能开脱自己身上的责任。

  “原来如此啊……”

  明远喃喃地坐回去,满脸失望之色,无法掩饰。

  他明白那幅《流民图》对于天子赵顼的打击有多大。视觉冲击拥有绝对不能等同于文字的巨大力量,尤其是对赵顼这么一位志向远大,努力与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人物比肩的皇帝。

  赵顼自即位开始,就在励精图治,富国强兵。近几年无论是国库还是边事上,变法都取得了成效,便让赵顼自以为是天下明君了。

  谁知,幸辛苦苦六七年,一朝回到……变法前?

  明君之治下,又怎会有饥民流徙,妻离子散的这等人间惨状?

  所以赵顼的心意真正发生了动摇,而发生动摇的根本原因,竟然是皇帝本人强烈的荣誉感?

  明远被他自己心中一个又一个念头压得喘不过气来。

  但最终他还是抬头问王雱:“这个郑侠……为何要如此?”

  这么问,是因为明远几乎已在怀疑这是一出政治阴谋。

  谁知王雱想也不想,便答:“无人指使他,据郑侠自己说,这是‘为民请命’,是‘义之所在’。”

  到这里,再讨论王安石的罢相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郑侠是一个毫无背景的小人物,凭着胸腔内一腔热血行事。

  而有时候历史,只决定于小人物的一时冲动之间。

  第258章 亿万贯

  郑侠进《流民图》之事, 令明远始终耿耿于怀。

  他做了这么多的实事,却敌不过一个人凭借想象描绘的几笔丹青?

  更可气的是, 王安石被罢相的消息一旦传出来, 结果就下雨了。

  明远抬头望着王雱小院窗外灰蒙蒙的天空,此刻雨早已停了,空气依旧干燥, 眼前的一切景象都缺乏仲春时节应有的那种鲜亮与明媚。

  明远心知天子于此刻罢相,只是为了平息朝堂内外的怨气而已, 对于施政与后续赈灾没有半点好处。

  相反,他认为王安石说的才是对的, “修人事以应对”, 此时此刻, 朝廷确实应当着眼于基层的人事, 地方官吏是否执行了开仓放粮赈济的政策?衙门胥吏有否盘剥苛待百姓?赈灾的钱粮有没有送到该去的地方?……

  然而这些都没有做到,难道天子以为,换一名宰相,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不成?

  想到这里,明远终于开口,又问王雱一句:“谁将接任?”

  枢密使文彦博前些日子已因年迈致仕,副相王珪倒是年富力强。只是明远不大喜欢那位“至宝丹”、“三旨相公”。

  “应当是枢密院冯京。”

  王雱冷淡地回答, 估计是对冯京的印象也不咋地。

  明远在京中官场迟到早退了几个月, 别的不敢说,至少人名是认全了。

  冯京, 广西人,北宋朝极少有的“三元及第”的才子。他与明远有一个共同点:是商户出身。

  据说冯京有个外号, 叫“金毛鼠”, “金毛”是说冯京相貌端丽, 是难得一见的美男子;而“鼠”这个带有贬义的称呼,是指冯京因为商户出身的缘故,热衷敛财,喜欢像仓鼠一样囤积财富。

  明远与王雱两人聊到这里,贺铸、李格非、种师中等人也匆匆赶来,想必是听到消息,来安慰王雱的。

  王雱见到这些旧友,十分感动,面上带笑,却两眼含泪。

  此次见面,对不少人来说,既是安慰,也是送别。因为王安石改知江宁,王雱身为长子,理应侍奉父亲,一同南下的。

  但是明远在一旁冷眼旁观,便知道王雱此次被伤得很深——

  曾经抱着牺牲一切的态度,但是当真自己被“牺牲”的时候,这种心灰意冷,就像是倒春寒时候的冷气,从王雱心底直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