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9节(1 / 2)





  感觉的出来这路公交车在羊城应该是一条热门线路,因为从上车开始,车上就没有一点空处,他在车上被挤的就如同饼干里面的夹心一样。

  要注意别踩着其他人的脚,还要扶住站稳,等到车子终于到站他好不容易才才挤下车后,孙骥手往口袋里一摸,心就沉了下来。

  外裤的口袋不知何时被人用刀片划出一个口子,里面装着的钱都不见了,幸亏孙骥有把钱分开装的习惯,而且放在外衣口袋里面的都是零钱,不然现在就麻烦了。

  真是出师不利,但愿破财消灾。

  只能在心里面安慰自己的孙骥重新打起精神,一边借着街道走一边四处寻找自己的目的地。

  作者有话要说:

  真以为八十年代遍地黄金?是,那时候风云突变确实是生意人的黄金时代,却也是混龙混杂人心浮动的年代。我那位当了一回飞猪的长辈告诉我,那时候外出进货根本就不敢一个人走,八五年之前连身份证都没有,外出一切靠介绍信,他还好还算有个单位能挂靠,那些啥也靠不上的开不出来介绍信,住不了正规宾馆就只能四处打游击。

  那时银行系统也不完善,个人汇款限制金额,所以没办法只能把大额现金带在身上,所以所有的人都知道,他们这些外出进货的人身上有钱。

  有钱还没啥保护,那真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到现在那位长辈还记得,有位当年的熟人南下后,到现在都踪迹全无,人不见了,谁都不知道他在哪里或者说还在不在。

  如果你们身边有八、九十年代干个体或者是跑长途的亲戚、长辈或者朋友,去问一问,那当年拦路打劫,小偷小摸,车匪路霸,强买强卖,碰瓷受骗,我不问都不知道会如此的精彩,难怪那时要三番五次的严打,都是被逼出来的,重拳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只能说干的漂亮。

  第136章

  售票员和那位回娘家的阿姐并没有骗孙骥,果然他下车之后,一直沿着这条路走,穿过一条十字路口后,就来到了他的目的地。

  这里是一片举架很高的平房区,不过这里的房子看外形并不像是给人住的,反倒是像是存放什么的仓库。

  孙骥在附近一打听才知道,这里确实就是仓库区,里面存放着各种各样的东西,其中以各种电子产品和衣服鞋帽居多,是羊城这边最大的物资转换站。

  孙骥之前拿到的地址,就是这些仓库的其中一间,他顺着号码找过去,很快就找到了那间仓库的位置。

  地方找到了,孙骥却没有急着去谈生意,相反他在仔细打听询问过后,终于在这个仓库区的附近街道上,找了一家口碑不错的私人旅馆住了进去。

  将自己安顿好后,孙骥每天早出晚归,也不远走就是围着仓库区转,到处走到处看,当然那间他很有可能要去进货的仓库是他重点观察的目标。

  经过几天的观察之后,孙骥发现那间仓库里面果然堆的都是服装,还是港台那边最新的款式,看起来非常时髦。

  那间仓库里面住着一对叔侄,看样子就是仓库里面货物的主人,每天上午他们都会库门大开和过来进货的商人们交易,下午有时会继续做生意,有时则会将门关好,叔叔会离开一阵子,留下侄子在这边看守货物,等到再回来的时候叔叔就会开着一辆小货车,车上是他带回来的新货。

  孙骥就这么守着看了三、四天,确认那对叔侄是正经做生意的,又悄悄的拦住了一位在这边进货的人,高价从他手里购买了几件仓库内的衣裤,亲自确认了货源质量也没问题后,他这才决定要从这边拿货。

  这一日那间仓库的叔叔又出门去进货,孙骥眼看着对方将一批新货收入仓库,他觉得时间差不多了。

  所以第二天当他们又开门做生意的时候,孙骥混在几位一同进来看货的商贩,随着他们一起进入仓库。

  他人小面嫩混在当中并不起眼,期初不论是货主叔侄还是过来进货的其它商户都没有留意他。

  但是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他们原本只是以为混进来凑热闹的小子眼光是真毒,从他进了仓库后,那些最好卖最时髦的款式,他几乎都抢了好几包。

  现如今来进货就是这个样子,款式和样子都在那里,你要自己挑,然后带着东西去找老板结账。

  但商贩们知道,东西就是那么多,谁先下手就是谁的,所以当然要抢。

  带着自己挑好的东西,孙骥来到一旁和老板谈价钱,老板听着他一口的外地口音,微微挑眉但是没说什么。

  不过那两位叔侄讲的都是羊城方言,孙骥和他们交流的时候有些困难,因为他说的话对方听得懂,而对方说的话他却未必能懂,偏偏他们商讨价格的时候声音还不能太大,免得让别人听到,那样弄不好就会暴露价格底线,老板会不高兴的。

  所以孙骥和那对叔侄,三个人凑在仓库的墙角,连比划带问偶尔还飚出几句英文,相互之间讨价还价,最终终于商量出了一个双方都满意的价格。

  孙骥当成付款,然后扛着打包好的货物离开,回到暂住的旅馆后就开始养精蓄锐,等待抢购到车票就回京去。

  总的来说他对这一次的南下成果还是满意的,他这一次过来只是为了重新寻找货源并且试试水。

  所以身上带的钱并不多,带回去的货也不算多,看着就和一位普通的个体商户差不多,但是他自己心里清楚,他想要做的可并不只是一位普通的商户。

  拼着与家人决裂,放弃学业,几乎亲手砸碎了自己其它的道路,只能留下来一往无前,可不是只为了当个体户的,已经经历过在燕城摆地摊和做批发两种截然不同生意方式的孙骥知道,唯有做大才能赚到更多的钱。

  最起码也要如同当初在燕城那样,从零售做成批发才可以,不然一辈子都只会是一个小商小贩。

  带着雄心壮志,孙骥扛着新货登上了北上的火车,他觉得一片属于他的新天地即将来临了。

  京城青华大学的大礼堂内,一场场激烈的辩论会正在进行当中。

  作为京城赛区的主赛场,这一届大学生英语辩论大赛的所有比赛都将在这里进行。

  比赛的规则很简单,四个小组组内的学校大循环赛累计积分,最后组内积分最高的两个学校,和其余学校当中积分最高的两位第三名晋级成为赛区十强,之后在打循环赛决出前四名。

  帝外这一次很幸运,被分配的第三小组当中并没有太强的队伍,换句话来就是,他们就是三组最强。

  正因为如此所以帝外辩论团队的压力并不是很大,队员们发挥也很好,几场循环赛下来,晋级名额几乎是已经稳妥了。

  今天是第三组最后一场循环赛,这场比赛结束后,第三组的头两名也就确定了。

  还是半个小时,帝外就将登场,带队老师还有即将参赛的辩论队员们正围在一起做最后的安排,而孙骈则埋头为队员们的参赛稿做检查。

  因为加入的时间并不长,所以孙骈虽然已经向对内人员们展现了她的特长,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同,但她毕竟辩论零基础,而且之前丝毫没有经验,所以对内当然不会安排她成为正式队员。

  这段时间孙骈在辩论对内一直都在从事辅助工作,就是帮助学哥学姐们修改辩论稿。

  其实能进帝外辩论队,并且被选上正式队员代表学校参赛的人,本身的个人能力都不会太差。

  孙骈拿到手的那些辩论稿,单词语法都非常准确,逻辑更是无可挑剔,孙骈所能做的就是将一些词句变得更加精准,让辩论稿变得更加犀利一些而已。

  虽然她自己觉得没帮上什么忙,但是对内的带队老师和队员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都是有功底的人,将孙骈改过的稿子拿过来一看,立即就能分辨出高低,被改过的那些词句,都变得更加贴切也更有攻击性,这正式他们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