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在八零年代搞钱第20节(1 / 2)





  “我哪知道,你自己想办法吧!”小舅子烦躁的走了。

  原本他跟他姐说好了,加二千卖出去,他得一千,现在黄了,这到手的钱也飞了。

  他走到外头又折回来了:“姐夫,一万不卖,必须一万二。”

  路老师不接他话了。

  这办得叫什么事,他还是低低头再去找孙老三谈谈吧,闺女这出国的手续办得差不多了,就差钱了。

  -

  市里。

  沈小兵是上去大哥家,下午就回来了。

  唐婕看到他一个人回来,有些不高兴,“怎么就你回来了,沈夏人呢?”

  “夏夏朋友结婚,她去帮忙了,得好几天才回来呢,也是巧。”沈小兵没多想,他边说没往厨房走,不知道还有没有剩菜,他有点饿了。

  唐婕抓住他,脸拉得老长了:“好几天?她真不在?还是大嫂看到你去让她躲出去了?这巧得有些离谱吧。”

  她早上跟她爸妈打保票的,说沈夏晚上一定去病房守夜的,让她爸休息的。

  现在人没来,她怎么跟她爸妈交待?

  第15章

  二哥

  京市。

  “昨天是我那小舅子办得不地道,小孙,这四合院的事还得麻烦你。”老跟给孙老三递烟,“能帮我跟那买主再约个时间谈谈。”

  孙老三接过烟,斜眼看着老路:“昨天下午那人不是有人要买吗,多两千块钱呢,不稀罕了?”

  老路听到这话也不气,笑呵呵的:“也没说不要,让我们等消息。我觉得吧,还是小孙你靠谱。”又说,“小孙,咱们这么熟了,我就实话跟你说了吧,我这边要钱要得急,等不及那边,你们要是能立刻就要,那咱们就把这事定了。”

  孙老三:“这价钱……”他想往下压一压。

  老路脸色一变:“这价钱真的不能再低了,人多两千我都没等,你说说,我这够诚心吧。”

  他还想再加点吧,不过看孙老三这样,是加不起来了。

  话又一转,“那姑娘是外地的吧,要是她再加五百,不光这房产证,连这户口我都能给她立刻办了。”他有个学生,在这边管区的派出所,只要那姑娘能从原籍办理迁出,他这边就能帮着把户口给迁过来。

  孙老三是京市人,还真不知道这户口有什么重要的。

  不过这事他得问问沈夏。

  “下午给约那姑娘见一见吗?”老路问。

  “下午不行,她有事,明天吧,就在茶馆,明天早上九点。”孙老三定下时间,四合院就不去了,万一又给赶出来呢。

  老路一走,孙老三又去别的胡同找四合院去了。

  多捞捞,老路昨天下午那顾客不是要大一点、新一点的四合院吗,谁说老路的买主就不能成为他的顾客?

  -

  晚上,孙老三见到了沈夏。

  这次沈夏请客,到旅馆附近的小饭馆,点了条鱼,一盘烧鸡,还有一盘青菜跟一个汤,量很足。三菜一场,两人吃算奢侈了。

  以孙老三的饭量,解决这些菜是没有问题的。

  “老路那边买主没要,他又回来找我了,别的我就不说了,约的明天九点,价钱不变。”孙老三说,“他还说了一件事,你要是再加五百,就帮你把户口跟房产证一块办了。”

  “五百,把户口从我老家迁过来?”

  “对,老路是这么说的。 ”

  沈夏一口拍板,“行,这五百我加了,不过得给我时间,这五百块我还真没有。”除了一万钱的买房钱,还得扣除给孙老三的500中介费,回家的路费也得留出来。

  这样算的话,钱是不够的。

  孙老三说:“老路这钱要得急,估计等不了多久,要不这五百别花了。”

  开什么玩笑。

  京市户口,五百块就能迁过来,怎么可能不要!

  “五百就五百,给他。”沈夏拍板。

  也是巧了。

  她从棉纺厂离职,户口就不能挂在棉纺厂了,迁出手续跟户口本就在她这,她是独一户,当时在棉纺厂转正之后她就悄悄拿了户口本,把户口转到城里了,这事就她妈跟村里帮忙办这事的一个堂亲知道。

  她妈当时还奇怪她一个临时工怎么能转户口呢。

  她说是同事帮忙的。

  她妈也没怀疑,信了她。

  她掏出户口跟迁出证,给孙老三看,“看,我东西都带来了。”户口是跟着她本人走的,办理过户口肯定得要户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