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26章越俎代庖(2 / 2)

  当然,如果出现最糟糕的结果,那就根本不用多想了。到时候,美军不但会丢掉西南太平洋的制海权、丢掉所罗门群岛,还将失去拱卫澳洲本土的能力,从而使守卫澳洲变得异常困难。

  重要的是,在尼米兹看来,保留一艘航母、绝对比全军覆没好得多。

  这一点,顾祝同也考虑到了。

  这就是,“企业”号即将修复归建,而且还有好几艘小型航母即将交付,因此只要“约克城”号还在,美国海军就有能力再次组建一支双航母舰队,并且用小型航母来加强舰队的航空作战能力。只要这支舰队还在西南太平洋上活动,就能对中国海军构成威胁,也就能够让中国海军投鼠忌器。

  如果“约克城”号完蛋了,“企业”号才是独木难支。

  结果就是,在收到哈尔西的电报后,尼米兹根本没有花多少时间考虑,很快就给哈尔西回了一封电报,让他命令斯普鲁恩斯全速撤退。

  有趣的是,当时尼米兹没有给斯普鲁恩斯直接下达命令。

  这也可以理解,即尼米兹只是太平洋舰队司令,而按照美军的指挥体系,舰队在下放到战区之后,由战区司令部直接指挥,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只负责调配战舰与舰队,并不直接参与作战行动。

  也就是说,如果尼米兹直接向斯普鲁恩斯下达命令,就在越权指挥。

  说得严重一些,如果麦克阿瑟想找他的麻烦,就完全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尼米兹接受军事法庭的审判。

  相反,通过哈尔西下达命令,那就完全没问题了。

  哈尔西是西南太平洋战区舰队司令,即斯普鲁恩斯的顶头上司,全权负责西南太平洋战区内的舰队作战事务。说得简单一些,只要麦克阿瑟没有出面干预,即没有直接向斯普鲁恩斯下达命令,那么哈尔西的命令就是最高指示。

  显然,这也正是哈尔西没有及时向麦克阿瑟通报战斗情况的主要原因。

  收到尼米兹的消息之后,哈尔西立即向斯普鲁恩斯下达命令,让他立即率领第31舰队撤出战场。

  当然,哈尔西没有忘记最重要的事情,即为第31舰队补充舰载战斗机。

  既然已经决定撤退,那就没有必要补充舰载轰炸机与舰载攻击机了。

  直到这个时候,哈尔西依然没有通报麦克阿瑟。

  原因也很简单,在第31舰队撤出战场之前,只要麦克阿瑟收到了消息,就随时有可能下令让斯普鲁恩斯返回战场。

  只是,哈尔西到这个时候,依然对麦克阿瑟隐瞒实情,显然说不过去。

  后来,麦克阿瑟与哈尔西闹翻,就与这件事有很大的关系。

  有趣的是,麦克阿瑟在指控哈尔西隐瞒战况的时候提到,即便他知道了实情,也不会命令第31舰队返回战场,同样会下达撤退命令。也就是说,他只是指责哈尔西没有向战区司令及时汇报交战情况,并没有指责哈尔西向斯普鲁恩斯下达撤退命令。可是,根据麦克阿瑟身边的军官回忆,在收到消息之后,麦克阿瑟的第一反应就是让第31舰队返回战场,继续与中国舰队作战。

  这件事的直接后果,就是哈尔西在一个月之后辞职。

  问题是,在美国海军中,没有人可以顶替哈尔西。虽然斯普鲁恩斯有担任战区舰队司令官的能力,但是第31舰队少不了他,而且以他的作战表现,尼米兹也没有理由提拔他为战区舰队司令官,更会遭到麦克阿瑟的反对。至于尼米兹本人,除了必须留在太平洋舰队司令部之外,罗斯福与金上将也不会让他去西南太平洋战区,因为最根本的矛盾,就在他与麦克阿瑟之间。搞到最后,接替哈尔西的是弗莱彻海军中将,而且在得到正式任命之后就晋升为海军上将。只是,弗莱彻并不是真正的战区舰队司令官,因为在做出这个任命的时候,罗斯福也向金上将妥协,确认了战区舰队直接隶属于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即由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直接指挥,不再由战区司令部指挥。也就是说,闹到最后,尼米兹用哈尔西换来了整个太平洋战场上的舰队指挥权。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收到哈尔西发来的命令后,斯普鲁恩斯如释重负,毕竟再也不需要让他来做这个艰难的决策。

  更重要的是,哈尔西在电报中明确提到,要已保存舰队的战斗力为主。

  正是如此,斯普鲁恩斯才做出了放弃“大黄蜂”号的决定,并且在“约克城”号转向撤退后不久,让两艘驱逐舰用鱼雷击沉了“大黄蜂”号。

  到此,意义远在珊瑚海大海战之上的伦内尔岛海战的舰队决战阶段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