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2节(2 / 2)


  曹老太太闻言脸色一僵,不太想回答,但是在儿子的连番追问之下,也只好说道:“就是豆丁,你见过的,挺不错的一个孩子。”

  曹金友闻言长大了嘴不可思议的看着他妈说道:“就那个个头还没有玲玲高,又黑又瘦和猴子一样的家伙?他不是在乡下种地的吗?”

  “你看你这孩子,咋能这么说话,你也是豆丁的长辈。那孩子挺好,别看瘦一些但是身体没问题,而且他还比玲玲小三岁,也不介意玲玲在外面住那么多年,我看挺合适的。”

  “哪里合适了?我们家玲玲个高人聪明还漂亮,是国营大厂的正式工,捧的铁饭碗,他一个要啥没啥的家伙,怎么可能合适,妈你是咋想的?”曹金友闻言气急败坏的吼道。

  “你吼什么吼,个高长得好看又咋样,还不是二十多了都还没嫁出去。她都快二十四了,又在外面呆了六、七年,能嫁个汉子就不错了,有啥资格挑剔,要不是有个正式工作,谁敢给她介绍,都怕得罪人。”

  “啥玩意,能嫁个汉子就不错了?妈你就是这么想我们的?什么叫在外面呆了六、七年?我们家玲玲那是支持国家政策,为人民做贡献去了。我们家现在还支持国家政策,晚婚晚育,哎,我们奉献我们骄傲。你不用怕得罪人,你不会有那个机会,我们家玲玲的事情你可千万别操心。”

  曹金友说完啪的一声把水杯怼在茶几上,二话不说起身就走,开门的时候却遇上了不知从何处游荡回来的弟弟。

  “哥,你来了?哎,你咋走了?妈,我去看看我哥。”

  曹银友说着就追了出去,在楼梯拦下他哥问道:“哥,咋地了?和妈吵架了?”

  窝了一肚子火气没处撒的曹金友冲着弟弟就问道:“你说妈是不是老糊涂了?给玲玲介绍老舅妈家的那个豆丁,还说般配,有这么糟践自己家孩子的吗?”

  “哥,消消气,妈那眼光你也不是不知道,一辈子就盯在她娘家还有咱们舅舅家,就连咱老家的亲戚都没看在眼里。我估计那个豆丁,已经是她能找到的,愿意娶玲玲的人里条件最好的了,她真的尽力了。”

  “我谢谢她了,一点不感激。哎,你说好好的她咱们突然就打起我们家玲玲的主意了?”

  曹银友闻言仔细了想了想说道:“前几天老舅妈来了,不知道和妈嘀嘀咕咕的说了啥,你说他们是不是想要走曲线救国的道路,毕竟万一,我是说万一要是豆丁成功了,就能跟着玲玲进城了,老舅妈家里那一大家子就有了新的指望,不用总来老舅家剜肉了?”

  “呸,想得美,我姑娘就算在家养一辈子也不给他们。”

  曹银友闻言耸耸肩,很是无所谓,曹金友一看他弟那吊儿郎当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开口道:“银友,你到底咋想的?也是三十几岁的人了,工作没有老婆离婚,每天就这么混着,给你找工作也不去,你到底想干嘛?”

  曹银友闻言抖了抖身子说道:“哥,你那临时工的事情就别再提了,一个月能赚几个钱?我是没工作,可是我不缺钱,我出去跑一个月赚的,够你们在家赚一年。你看弟弟这一身,衣服穗州的、牛仔裤特区的、墨镜港岛的,你老弟我不差事。”

  “你又去投机倒把了?和你说过多少次了,那是要蹲大牢的,你工作咋没的都忘了吗?”

  “哥,你那脑袋里的思想也该进步一下了,改革都开放了,人都能出国了,买卖都能私营了,我那是正常生意,哪里投机倒把?咱们家就是没有海外关系,要是有我都想去国外看看,去瞅瞅那些帝国主义的人民们过的都是啥生活。”

  “行行行,我说不过你,你就作吧,早晚把自己给弄进去。我走了,你回去看看妈,看她又摔什么东西了。”

  “哈哈,哥,你放心吧,就咱妈那抠门的脾气她能摔啥值钱的东西?顶多就是一些摔不烂锤不碎的书本啥的。哎呀,坏了,我的账本。”

  曹银友说着在顾不得其它,狂奔着上楼,留下他哥哥在楼下不住的叹息。

  作者有话要说:

  有亲们说我写的散,找不到主线,自我反省了一下,确实如此,今后一定多加改正。

  本文前中期一共是两条主线,一条是女主的校园生活,另外一条则是孙家一家人,以及他们的亲朋好友之间家长里短的故事,等到女主毕业工作之后,两线合一。

  因为在之前总有亲问女主啥时候开始高中生活,所以我写的时候就下意识的以校园生活为主,家庭琐事为辅,看来还是太平淡一些了。之后是双线并进,保证故事进度的。

  第一次写言情,如有不足还请谅解,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我一定虚心接受,拜谢。

  第58章

  周六早自习,孙骈来到侯建军的座位旁说道:“班长,我下午自习课请假。”

  “有事?”刚刚把数学作业收齐,还没来得及给李老师送过去的候班长问道。

  “嗯,要回我爷爷家,我爷爷过七十。”

  “成,知道了,你中午的时候到我这边来取假条。”

  在东北,老人整寿是件大事,是值得家中小辈们高兴并且为之庆祝的。

  就算现在不时兴什么大操法办,但是只要条件允许,自己家的直系亲属们凑在一起,摆上几桌好饭好菜,热热闹闹的给老人家祝寿,还是可以的。

  孙骈他们兄妹几个平时很少会到爷爷家去,一年到头除了年假之外,也就只有两位老人过生日的时候,才会跟着父母回去。

  会这样到不是嫌贫爱富或者是有什么意见,只是与姥姥姥爷家相比,爷爷奶奶家离的的确是远了一些,一来一回很是不方便。

  下午的第二节课结束之后,孙骈收拾好书包拿着假条出了班级,到学校大门口,把假条给传达室的门卫大爷看,还得记录签字之后才许离开。

  之后一路狂赶时间,终于在四点钟之前回到了家里。

  已经在家里面等着她的其他人见状随即起身,一家人坐着厂子里熟人的顺风车,出了厂区来到了外面的省道。

  从车子上跳下来,孙爸爸和孙妈妈挥手向着熟人道谢,等到那人走远之后,孙妈妈看了一下手腕上的手表说道:“还好,来得及,去黄土冠的车四点二十从车站发车,到这边怎么也得开二十多分钟。”

  没等多久,一辆土黄色的中巴车就从城市的方向开了过来,孙爸爸招手车子停下,孙妈妈赶着孩子们上车。中巴车上,座位是已经没有的了,就连座位之间的过道上都站满了人。孙家人挤上车之后就开始人贴人,孙叔明就连想要买票,都得托前面的人把票钱递过去交给售票员。

  人多车小路还不好走,坐这种车的感觉不比在风浪天坐船舒服多少,这一路颠的孙骈感觉自己都要有晕车的症状了。

  幸好在她实在忍不住吐了之前,中巴车终于开到了站点,在黄土冠会社大队的门口把他们一家五口放了下来。

  然而这里却并是不他们一家人的目的地,想要到达孙骈他们的爷爷奶奶家,孙家人还需要从这边在向山沟内步行至少半个小时。

  等到他们一路走到村口的时候,天都快黑了。

  孙叔明的老家,在黄土冠公社下的一个村子里,与吃喝不愁生活富裕的田家村比起来,孙叔明老家的村子,才是八十年代交通不便的偏远山村该有的样子。

  土坯房子石头墙,黄土的道路木栅栏围出的园子,穿着不合身衣物,打着补丁裤子,露出脚后跟棉鞋的孩子们,与家禽家畜们一起在村中四处奔跑,黑黑的小脸上有着寒冬时冻出红血丝,露在外面的小手干燥又都是茧子。

  看着衣着整齐拎着帆布口袋走进村子的孙骈一家人,那些小孩子都不敢说话,受到惊吓一般的散开跑走,等到孙骈他们走过在聚到一起小声说话。

  孙骈隐约听到那些小孩子说什么三叔家,或者是三大爷一家之类的话,说起来这些孩子里面有很多都是孙骈他们家的亲戚,有些血缘关系还会很近,连五服都没出,但是孙骈能认出来的却没有几个。

  与那些小孩子相比,村子里的大人们就要热情的多,凡是路上遇见的,肯定要停下来说上几句,孙爸爸与他们聊的热火朝天,其他人偶尔在问起自己的时候嗯啊几下,之后就保持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