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第1080节(1 / 2)





  县尊对他更是信任看重无比,加上他已尝试过展阳神丹的神妙。

  不过是用丹后几日,其妻便有了喜讯。

  自是将江舟奉为上宾,言出必从,有求必应。

  在郑县当大爷的这些日子,江舟也没有再兴风波。

  只是安安静静地地苟在县尊的府中参修悟道,倒是清静快活。

  若是能一直这般,却是正合他意。

  大约过了三两月时光,江舟便听到了一些传闻。

  说是有个农家子得了一颗如意珠,只悬挂在家中,日日诚心参拜祝祷,便能有求必应。

  求金银,便有金银。

  求治病,百病皆消。

  那农家子也良善,凡乡里近邻、往来游行者,凡有病的,经他拿珠子一照,无不痊愈。

  有远道前来求治的,他也不拒,亦不取银钱,有送礼者,不能拒辞,便收了分送村中贫困人家。

  有时运不济、遭灾履难的,只诚心规矩来求,他便用珠子求些银钱粮米,舍了来人。

  短短数月功夫,便得了个大善士的名声,远近皆知。

  此人也是个爽直的,从不撒谎欺人,别人问他怎的有这般本领,他便说是如意珠之力,问他珠子来历,他也不瞒,都老老实实相告。

  如此这般,种种传闻,连江舟这样的怂苟死宅也知道了。

  听到消息,江舟便知道自己的安稳日子要暂告一段落了。

  正在此时,县尊将他请来,求道:“大师,近来旱情如虎,越发凶猛,本县实在无法,只好求助大师……”

  第1036章 心头之劫

  “大师”二字,本是佛的十尊号之一,即天人师,意天、人之师。

  西方教传入东土,此号亦成僧人最高之尊享。

  县尊改以此号尊称,显是对江舟变化的达摩早已敬服无比。

  当然,也免不了有吹捧之意。

  江舟自然知晓其意,却只摆手笑道:“县尊,这大旱乃天灾,岂是人力可改?当今圣上颁下招贤求雨之榜已数年,仍无人揭榜,可见一斑。”

  “贫僧虽有几分道行手段,于此天定灾劫,却也无能为力。”

  其实这话半真半假。

  他确是有呼风唤雨之法,此时也是有意推托。

  这门天罡法他得到许久,却根本无力施为。

  也是直到堪破五行之秘后,才真正参透这门神通。

  却也正因如此,他才知道这门神通不能轻易施为。

  其实他早便有心为百姓解天旱之灾,但因此故,也不能莽撞,尚须一番算计。

  县尊不知江舟算计,闻言大失所望:“啊?这可如何是好?”

  他连连拍膝泣道:“近日朝廷又来涵催粮,上次贡粮,已耗尽我郑县辖下诸地两年存粮,不过数月,又要粮百万石,这让本县何处去寻?”

  “这天要再如此旱下去,我这郑县再是富庶,也是难以为继了,本县这顶帽子丢了也罢,但百姓何辜,受此大难?”

  “县尊宅心仁厚,分服感佩。”

  江舟叹道:“所谓吉人自有天相,县尊只管放心,大唐有圣王在上,又有县尊这等良臣辅佐,定然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

  县尊闻言,顿时止泣道:“大师此言若有所指,可是有何以教我?”

  江舟只是笑道:“时机未到,县尊且稍安勿躁。”

  装神弄鬼,故作高深,但县尊还真就吃这一套,更加心痒难耐。

  只是看江舟模样,却也不敢逼迫,只得好言相求。

  数次恳求,江舟才免为其难道:“县尊,可曾听闻最近坊间传闻,那如意珠之事?”

  “如意珠?”

  县尊皱眉寻思,一旁的主薄附过来耳语一阵,他才反应过来。

  说道:“那不过是坊间传闻,市井之说,岂能当真?”

  见江舟神情,不由惊道:“难道这便是大师所言的时机?难道世间果真有此等有求必应的宝物?”

  江舟笑道:“有没有这等宝物,贫僧也不敢断言。”

  县尊顿时失望:“那大师不是让本县白白高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