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我有一卷鬼神图录第653节(2 / 2)


  他本以为是尊胜寺的和尚又在做什么勾当。

  在江都之地,除了尊胜寺外,恐怕没有哪家寺庙敢如此明目张胆的大作“法事”。

  或许还有“强龙”大梵寺敢行此事。

  不过这些僧人看起来,都不像是这两家的僧人,自然令他觉得奇怪。

  虞拱不以为异道:“这是瓦棺寺的僧人,瓦棺寺也是佛门赤教一脉,与尊胜寺同出一源。”

  “这应该是瓦棺寺的戒坛,算算日子,也到了佛门广收弟子的时候了。”

  “瓦棺寺虽不是什么仙门名教,但在江都一带,颇有德名,时常周济百姓”

  所谓戒坛,便是佛门中的高僧大德为一些想要拜入佛门之人所设的受戒坛。

  这些人会在这里受戒剃度,拜入空门,成为真正的僧人。

  “怎的还有女的?”

  江舟看到戒坛之上,竟还坐着十数个女尼,不由奇怪。

  虽然僧尼一家,但毕竟男女有别。

  没听说过和尚和尼姑搅到一起的。

  放在彼世,这两者只是站到一起,就足以令人想入非非了。

  “这便是瓦棺寺的不同了。”

  虞拱说道:“听说,在千余年前,一个苦行头陀不知从何处来,一路苦行求乞,到了江都,见此处人杰地灵,便起了于此建庙定居之意。”

  “便四处乞砖讨木,欲立寺庙。”

  虞拱笑道:“不过建一座寺庙谈何容易?靠他一人一砖一瓦地乞讨,什么时候才能建起来?”

  “当时有不少达官贵人自愿为其出资建庙,不过都被那头陀拒绝了。”

  “就这样过了几十年,这头陀竟然靠着乞来的一砖一瓦,建起了偌大的一座寺庙,只剩下最后一座供奉佛祖的宝殿,尚缺瓦片封顶。”

  “这头陀已经老迈,油尽灯枯,时日无多,当其时,有一老妇,知晓此事,变卖了家产,换了几车瓦片,送给那头陀,只求头陀为她剃度,并在她死后,让她葬在寺中。”

  “后面的不说,大人也该知道了,那头陀答应了老妇,这瓦棺寺的名字,正由此而来。”

  虞拱撇撇嘴道:“千多年前的事了,谁也不知道真假,不过传闻中,也正是因这老妇,瓦棺寺一向是僧尼并存。”

  江舟听完,隐隐觉得这故事中有几分古怪,却又说不上来哪里古怪,便摇了摇头,朝那戒坛上看去。

  看了一会儿,便觉无趣。

  和尚受戒,来来去去就是那么一套,没什么意思。

  正想离开,虞拱却忽然一拍脑袋道:“我想起来了。”

  江舟投来疑惑目光。

  虞拱道高兴道:“大人,一说这瓦棺寺,老虞我倒想起一桩奇事来。”

  “这瓦棺寺中有一女尼,常常游走于市井之间,进出酒馆客肆之中,不化缘,也不传法,谁也不知道她这是为什么。”

  “不过这女尼每日皆是如此,晨时出寺,游走市井,晚间便回,从无断绝,如此时日一长,她竟对这坊间之事,都一清二楚,巨细无遗,市井之中,谁若有难处求到她那,必定都能有一个答案。”

  “这道兴坊若果真有老书吏那么一家,这女尼必定知晓!”

  “哦?”

  江舟听闻,不由心中好奇。

  还有这样的尼姑?

  不由道:“这女尼可在台上?”

  虞拱手搭凉棚,寻摸了几眼,指着台上道:“在!就是那个手捧莲花的女尼。”

  台上有十数个僧尼,手中皆捧一佛门法器,其中一个,正是手捧莲花。

  “走,看看去。”

  江舟说着,已经分开人群,朝戒坛走去。

  所过之处,人群皆是自动分开,却没有人察觉半分,都是不知不觉间便让开了路,如此拥挤下,也没有生起半点骚乱。

  才走近戒坛,坛上那为人受戒剃度的老僧忽然手中一停,朝江舟这边看来。

  许多人这才发现,这老僧竟是双目空洞,内中竟无眼珠,黑洞洞一双窟窿,十分骇人。

  却也奇怪,并无人被他这模样吓到。

  那瞽目老僧竟站了起来,朝坛下江舟合什一拜道:“江居士法驾莅临,有失远迎,望乞恕罪。”

  这一举动,倒令得坛上僧尼与围观众人都将目光投来,好奇地看着江舟。

  江舟倒不奇怪他能发现自己。

  “你认得我?”

  瞽目老僧缓声道:“居士佛光透顶,福德之气伴身,乃我佛门德贤,行走坐卧,皆有异象,于这红尘俗世,如苦海明灯一般,老衲纵然双目无珠,却也能看得真切。”